为提升教师队伍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能力,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10月27日下午,设计学院在1408教室开展“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专题培训,学院特邀校心理中心王嘉丽老师主讲,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学习。
培训围绕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核心问题展开。王嘉丽首先从理论层面解析“什么是心理危机”,指出其本质是“个体面临重大压力时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强调危机信号可能隐藏在言行、情绪或社交变化中,需通过细致观察捕捉。
针对班主任工作,王老师总结“干预五步法”:建立信任、倾听共情、整合资源、制定安全计划、持续跟进,并分享“我理解你的痛苦,我们一起面对”等共情话术。班主任李老师感慨:“这些技巧既专业又温暖,能快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把握风险紧迫性”环节,培训通过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明确四级危机响应标准,从一般情绪困扰到紧急自伤风险,对应不同干预时限和措施。教师们现场演练了“深夜学生发消极消息”等紧急场景的应对流程,强化了“黄金4小时”干预意识。辅导员方老师表示:“模拟演练让我意识到,及时联动多方资源比单打独斗更有效。”
此次培训是设计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参训教师普遍认为,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性,为日常学生管理提供了科学指导。学院后续将通过案例督导、朋辈互助等形式,持续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