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速看!设计学院美育展,用作品 “型” 塑审美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5-03-31     作者:   点击:[]

·课程介绍·

《造型设计基础》是设计专业基础课,系统整合平面构成、设计色彩与立体构成三大知识模块,构建跨学科、多维度的现代造型基础设计方法论体系。由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骨干教师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课程设计以十堰“山为骨、水为脉、车铸魂”为灵感原点,通过二维至三维的视觉元素解构重组,引导学生推演形态关系,探索图形、色彩、肌理等要素的构成规律,深化专创融合,提升造型创新能力。

开课学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班级:设计学院2023级180余名学子

教学课题组教师:张莹、张成、常欣欣、陈智伟、唐晓斌、何沛然

01 综合构成优秀作品

《武当仙乐》

学生姓名:温江如

班级:视设231

指导教师:何沛然

设计说明:本作品以武当仙乐的乐器体现主要立体形态,表现出音乐的和谐统一,结合现代元素的形式美感,将古风与现实相互结合,我的设计方案中有许多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形态,分别抽象代表着太极、乐器的形态。丝线之间夹着一些水珠元素,代表乐器自身的装饰效果;整体展示了武当仙乐的音乐美感,体现了武当仙乐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

《汽车工业》

学生姓名:汪书信

班级:视设231

指导教师:何沛然

设计说明:本作品为了表现CA72的机械工业特性,使用了干净的线条、圆形形态以及类似齿轮、车轮和机械系统的结构元素做出了平面图,材料上选用纸板、泡沫球和木棍等,打造出一个具有互动性的作品,将现代工业设计的原理与艺术表现相结合,展现了功能与形式美感的和谐统一。

《绿脉·康桥》

学生姓名:曹奕

班级:产设232

指导教师:陈智伟

设计说明:本作品以十堰健康步道为原型,提取旋转楼梯元素,运用层叠交错手法构建动态立体空间。装饰艺术小球、半圆形纸条走廊与锡纸花点缀步道,辅以小立体几何造型,融入山水意象及环保材料,通过立体构成诠释地域特色,形成兼具艺术美感与生态理念的景观步道。

《汉水润青山》

学生姓名:孙章杰

班级:产设232

指导教师:陈智伟

设计说明:本作品以金棕线条勾勒汉水波光与沃土生机,辐射状结构暗喻河流滋养四方。暖色块构筑丹江口大坝力量感,用珍珠白圆形点缀水中月亮,与淡紫色晨昏天幕构成宁静背景。通过立体构成与冷暖碰撞,抽象诠释水利工程与自然共生,传递人水和谐的生态哲思。

《铁脉·几何衍象》

学生姓名:孙焱

班级:产设232

指导教师:陈智伟

设计说明:本作品提取十堰市苏铁树形态进行几何抽象,平面以放射线条展现生长张力,立体通过枝干穿插构筑体现生命力。以瓦楞纸板原生肌理代替原木色,整体设计借植物野蛮生长意象与环保材质对话,诠释青山绿水主题下自然力量的原始涌动与生态美学。

《层叠几何》

学生姓名:罗欣宇

班级:产设232

指导教师:陈智伟

设计说明:以十堰房县古建为灵感,以青绿、素白与木本色为基调,呼应山水意境。提炼房县古建特征——土城门的木雕花窗、塔台的方正轮廓,通过穿插、围合等手法构建立体几何形态。运用竹编镂空工艺重构西关街地标,将九组建筑符号解构重组,形成错落叠合的有机体块。

《畅行十堰》

学生姓名:王佳怡

班级:产设233

指导教师:常欣欣

设计说明:本作品运用黑白线条勾勒出十堰交通干线的复杂网络,放射状结构象征交通线路向城市各处延伸,滋养着每一个角落。粗重的黑线塑造主干道,凸显其在交通体系中的关键力量。白色圆形代表交通枢纽,如明亮节点串联起整个网络,与以留白呈现的城市背景相呼应。通过黑白对比的立体构成,抽象诠释十堰交通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传递出交通畅达、城市繁荣的愿景。

《铁“皮”开花》

学生姓名:曾凡毅

班级:工设231

指导教师:唐晓斌、陈智伟

设计说明:本设计解构石斛、桔梗、七叶一枝花的生物形态,以三角切面重构花瓣层叠结构,通过模块化线条交织碰撞,将植物生长张力转化为立体构成语言。

《青·山》

学生姓名:彭诗茹

班级:视设232

指导教师:张成

设计说明:设计从武当山七十二峰轮廓中提取线条,用疏密排列的山形模块组成连绵山势。主色调选用云雾青灰,局部点缀淡黄提亮,模拟晨光漫过群峰的色彩变化,通过几何化处理让传统山峰呈现出韵律感。

《水·韵》

学生姓名:谢谦

班级:视设232

指导教师:张成

设计说明:本作品以汉水为主题,捕捉汉江灵动的水韵、澎湃的力量以及蕴含其中的宁静与生机,起伏的绿色和白色的波浪形态,象征着汉江江水的波涛汹涌与柔美婉转,绿色代表着汉江两岸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以及水的波浪,白色寓意着降水的清澈纯净。

《武当仙韵》

学生姓名:陈宝韬

班级:工设231

指导教师:唐晓斌、陈智伟

设计说明:本设计提炼武当建筑形制,以刚劲线条构筑层叠飞檐,用三角切面体现峰峦叠嶂,通过几何序列重构武当山建筑美感,以线条和圆形体现的韵律感,诠释武当建筑与自然山体浑然天成的感觉。

《未来车影》

学生姓名:屠雅茜

班级:产设233

指导老师:常欣欣

设计说明:此作品立构作业以铝箔纸、镭射纸与光盘为主要材料。铝箔纸塑造未来城市模型,加上镭射纸的辅助,展现金属质感与未来感,运用光盘其折射特性,营造绚丽光影效果,如同未来交通世界中闪烁的科技之光,象征未来交通的科技魅力与多彩可能。整体造型大胆突破传统汽车形态,以抽象且前卫的方式,探索未来交通在视觉层面的独特表达,为观者带来对未来出行的无限遐想。

《山远黛》

学生姓名:冯安琪

班级:视设231

指导教师:何沛然

设计说明:本作品以在作品设计中,太极图案以雪弗板和卡纸为背景,通过裁剪造形,放置在作品的后方,象征着道家思想在武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群山湖泊几何化,用透色玻璃纸折叠裁剪后拼贴制成,金顶仙鹤以透明磨砂纸为底板,丝带裁剪后用铁丝塑形。在布局方面,借鉴了武当山古建筑群依山就势的布局理念,在观赏过程中,逐步深入感受武当文化的魅力。

学生姓名:谢依然

班级:产设231

指导教师:张莹

设计说明:本作品通过传统的竹编,加上现代工业产物黑色丝绸、白色小球和喜鹊模型的巧妙组合,生动地再现了喜鹊筑巢的场景,表达自然与生命的和谐之美,同时传递出对地域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

学生姓名:易天驰

班级:产设231

指导教师:张莹

设计说明:源于对武当山山景的深度思考,运用构成的方法抽象的表达山川的轮廓以及复杂山势变化等形态,黑白大小不一的小球代表着山里各种各样的生灵,体现出节奏与韵律感。

学生姓名:谢彬

班级:产设231

指导教师:张莹

设计说明:本作品在造型语言上汲取武当古建筑砖雕木拱的艺术精髓,选用原生木构材质进行创新性解构与重组。设计秉承"道法自然"的理念,通过环状结构的多维演绎,将传统建筑构件转化为具有当代审美特质的艺术形态。并以几何化的现代演绎传递"混元归一"的哲学思想精髓。✦

02 半立体构成优秀作品

03 色彩构成优秀作品


下一条:设计学院赴湖北诗经智慧茶业有限公司访企拓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