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国家艺术基金培训系列报道(22)|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朱炜《武当文化资源开发及其产业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04     作者:   点击:[]

2024年9月28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朱炜教授来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文旅融合的武当民俗艺术数字化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训班,为学员讲授题为《武当文化资源开发及其产业化研究》的精彩课程,课程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分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黄进涛主持。

课程开始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分党委书记黄进涛为朱炜教授颁发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授课专家证书。

01 专家授课

在课程中,朱炜教授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武当文化资源及其产业化的发展路径。

在第一部分,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武当文化,朱炜教授着重讲述了道与道家美学思想。首先,朱教授阐释了道的本义。道的本义是道路,但在中国古典思想文本中,道不是其本身意义道路,而是有其引申的意义,道的意义获得了多重性。关于“道”的哲学内涵,朱教授着重阐述了其四层含义:一是道自身;二是道理,即事物内在的逻辑与规律;三是说道,指的是表达或传授道理的方式;四是门道、方法、技术。

接着,朱教授从《道德经》的文本出发,详细解读了老子关于“道”的基本规定:道是存在的,有与无相关于道的存在;体道、悟道的关键是心观;不可道、不可名相关于道的言说。他指出,虽然道不可道、不可名,但“立象以尽(道)意”“以形媚道”等命题阐释了中国艺术精神的本质。

关于道的美学内涵,朱教授指出,道是存在的,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自身的生成具体地表现在它创生万物,道在天地万物中显现自身。在此基础上,朱教授结合具体案例从存在论美学、体验论美学等角度分析了自然无为、大象无形、有无相生、虚、实、气、象、虚静等思想对中国艺术审美的深远影响。

在第二部分,朱教授着重介绍了武当文化的产业现状,并深入剖析了其潜在价值与发展方向。他指出,武当山作为世界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深厚的“道”文化、太和文化以及生命美学精神,而且具备高度的可转化性和产业化潜力。

朱教授指出,武当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保护和创造性转化武当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他从战略与思想层、产业层、创意转化层三个维度简述了武当文化产业的现状。他建议学员在进行武当文创设计的过程中要理解创建“武当学”、“湖北文旅,武当突破”“打造世界级武当文化品牌”等战略的深远内涵,要深入挖掘武当文化的精髓,同时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创造出既具有文化底蕴又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创产品。

在第三部分,朱教授阐述了武当文化资源的产业化策略与路径。他指出,新时代文化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符号化转型和场景化转型,这两种转型背后蕴含着文化新经济业态和创意经济,因此,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是推动文化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说明场景化转型,朱教授引入了《黑神话:悟空》的案例,并指出了文化资源场景化的三个基本特征:共享价值观、多元化故事叙事和内心体验。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文化资源场景化的核心要素,使得文化资源能够在具体场景中得以生动展现和有效传播。

在此基础上,朱教授结合中国传统的“意”“象”“形”思维框架,进一步阐释了开发文化资源、培育文化IP的模型。他强调,要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创意设计和市场运作,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IP。同时,他还结合与湖北堰龙马众创空间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中国红色报纸博物馆》案例,深入阐释了文化IP的培育过程和市场化应用。

最后,朱教授指出,在武当文化发展的思想战略层面,需要厚植人文优势,推动文旅体融合。他强调,要创新优化文创产品,打造助力文旅协同发展的文创精品。同时,要围绕旅游市场消费热点,积极研发特色旅游线路和多样化文旅融合形式,如仙山朝圣、商务旅行、健康养生、研学拓展、休闲度假、科普探险等。通过这些举措,可以进一步拓展武当文化的传播渠道和影响力,推动武当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02 学员感想

朱炜教授的讲座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武当文化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及其产业化的重要性。他所强调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符号化、场景化转型,以及培育文化IP、科技赋能和文化创意转化推动新业态产品开发的方法,为学员们理解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学员们表示受益匪浅,将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为武当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及其产业化贡献力量。

03 专家介绍

朱炜,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理工大学兼职硕导,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美学专业,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湖北工业设计协会理事、湖北省美育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会员,知识产权学院研究院兼湖北省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十堰市知识产权骨干人才。主要从事艺术美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社科后期资助、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教科研究项目6项,市厅级、校级教科研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红点(Red-dot)设计奖,论文《因观生境:王国维戏曲意境说的创构与生成》《〈周易〉“象”“类”关系及其在汉代影响》观点被《新华文摘》转载,教科研成果获市厅级奖项5项,校级奖励1项,设计作品在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展、中韩设计展等赛展获奖4 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部,承担政府、企业委托的品牌视觉设计、乡村振兴、产品设计项目10余项。

撰稿:王乔萌

图片:程期璇 赵紫嶶 王天宇

编辑:唐赫美

校对:程炎明

审核:朱炜

上一条:国家艺术基金培训系列报道(23)|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国家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集中授课阶段结课汇报
下一条:国家艺术基金培训系列报道(21)|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鞠清绘 《武当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