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沙龙

游历者 | 谢逢春艺术访谈

发布时间:2021-04-30     作者:   点击:[]

游历者 | 谢逢春艺术访谈

武当全真草堂 2020-07-06

图片

游 历 者

——谢逢春艺术访谈
                                                                                                                       访谈人:胡盛骑

胡盛骑(后简称胡):谢老师您好!1985年从湖北美术学院(时湖北艺术学院)毕业时正值“85思潮”,您当时参加了的“艺友画会”(艺友画会在当时享有武汉“现代绘画第一声呐喊”的美誉(郎绍君)),能具体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谢逢春(后简称谢): “艺友画会”是当时(文革结束之后)全国成立比较早的一个现代艺术画会。那时,全国早期出现的现代画会有:“星星画会”(北京)、“艺友画会”(武汉)、“北方艺术群体”(东北)、“厦门达达”(厦门)等。
“艺友画会”是由燕柳林(诗人、画家)为招集人,当时成员有燕柳林、岑龙、冷军、赵葆康、谢逢春、叶双贵、宫建中、江中潮、曾梵志等。享有“武汉现代绘画第一声呐喊”(郎绍君)之誉,也出了几个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家如:曾梵志、冷军。之后,因燕柳林病故("江苏画刋"为他做了一期专刋纪念他)及大部分艺术家出国活动减少了。

艺友画会部分艺术家的留影

从右排:谢逢春,宫建中(当时中南财经大学),燕柳林(画会旗手~诗人、油画家),冷军,江中潮。
"湖北青年美术节"是由湖北省举办的当时全国规模最大,参加人数和群体最多的现代艺术展览活动。当时“艺友画会”大多数成员都参加了,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术史家把这段时间称之为“85思潮”。之后,就有“89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对中国现代艺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湖北青年美术节”期间武汉出现多个艺术群体,如:“部落-部落一回展”、“艺友画会展”、“红房子画展”、“星期五画展”等等,遍地开花,武汉成为全国现代艺术重镇。

图片

艺友画会简介
 

胡:您这一时期的作品《少女与世界》、《时间的维度》、《梦幻49号》("湖北省青年美术节艺友画会展),能整体谈谈这个时期作品的创作思想背景吗?这些作品的名字是否也包含某种态度?
谢:我在上美院之前就与当时很有影响的北京“星星画会”的一些艺术家有过接触。也是这段时间接触了现代诗人北岛、芒克、顾城等的诗歌。文革后社会面貌一新,上美院时我们就象饥饿的孩子,能吃的都不放过。我当时翻阅了大量西方哲学著作,叔本华、尼采、黑格尔、海德格尔、荣格、弗洛伊德等等,读懂读不懂的统统过一遍。我们班也就出了 “凡高”、“高更”、“毕加索”等一批外号同学,可以看出当时对西方大师的想往。
我毕业前后,社会上正在讨论白桦的《苦恋》,“自由化”也就成为一个“问题”了。毕业创作我去了河南濮阳中原油田第一钻井队深入生活,回到学校完成了《钻井队》的创作草图,但总觉得不是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重新画了草图,最后完成了《少女与世界》,作为优秀毕业作品发表在“美术”198510期。创作期间得到徐勇民(指导老师)、陈运权等老师肯定。画中是一位少女站在窗前,窗外是整个世界。我用象征主义手法表达内心的想法。少女象征着新的艺术,将融入现代世界之中。有位诗人看后还为此画写了一首诗。

图片

《少女与世界》(左上)在《美术》1985年第十期发表
 

“时间的维度”;“梦幻49号”是参加湖北青年美术节画展的其中二幅作品。当时的创作受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影响,表现手法上对达利的作品也进行了借鉴,表达了人内心本能意识,作品的名字也都很直接。
胡: 1985年著名美术批评家李小山的“中国画穷途末路”震惊了整个画坛,引发了当时国画界的一场大争论。您这一时期作品的画面语言也受到西方当代绘画影响,请谈一谈您对这种改变传统中国画表现语境以及语言方式的思考?
谢:李小山当时针对国内中国画现状,提出的批评写了《中国画穷途末路》的文章,引发了全国性争论。其实远不止中国画,当时所有传统都面临这种处境。中国文化中有个不好的思维方式(个人看法),就是总是向后看(过去的历史)。到现在中国画还有大量的大小画家还在画古人行旅、喝茶,小草房……。好象还活在那个时代,没有勇气面对当下生活去表现。面对这种“作茧自缚”,“目无时代”的现状,李小山拉响了警报。李小山说的“中国画穷逢末路”,就象西方人说的“架上绘画已经死亡”一样,并不是真的死亡了,只是要改变或被非主流了。
中国文化能延续至今,就是在不断变化发展,活水流动才能不死。元明的改变发展了唐宋的表现方式,留下了新的东西,中国画才有发展。清“四王”就是一味的复古,如果没有石涛这类艺术家,清代的绘画将有什么留下?新的环境必须有新的视角新的语境,也就能产生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图片

《大岳暮归图》

胡:毕业后您先后进修于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期中国画研究班(1995年),华南师范大学油画研究生班(2000年),这些学习经历对您的艺术认识和实践有什么影响?
谢:毕业后我在企业做美术组织和辅导工作近二十年。为了使自己艺术思维不局限在一个狭窄领域,形成定式。我先后选择了去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中国画研究班和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油画研究生班学习,让自己能有一个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艺术的走向。这些经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思考维度。对国际、国内的艺术发展脉络和未来走向有了更深入研究,同时也对我后来跨画种的艺术实践有很大的帮助。

 

《冬日》
图片

《大岳》

《山居图》
 


胡:2000年华南师范大学油画研究生班以后,您创作了一些油画作品,其中《大地》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还有一些综合材料的作品。能具体谈一下这一时期创作的思想吗?
谢:在广州油画学习期间,对油画的综合材料进行了进一步探索性研究。之前我就对塔皮埃斯、基弗的综合材料艺术有所研究,尚扬的综合材料作品也对我有些影响。油画中使用综合材料丰富了油画语言,也发挥了材料的美感,这让我对油画表现有了更大的兴趣,画了一批综合材料的油画。《大地》油画的创作就是这批油画之一。它源于美伊战争,图式采用了宗教圣母与基督受难样式意在表达我对“生命”与“灾难”的思考。


图片

《大地》


胡:2010年以来您创作了《游历者》系列水墨作品受到广泛的关注,系列作品的不同画面中有山水、天地、江湖、城市、游云,不变的是每个画面视觉中心都有一条突兀的让人震惊的游鱼悬浮于虚空。各种物象被演绎在全新的心象空间,这种非自然存在方式的组合使作品更像一则寓言,极大扩展了作品的信息含量。首先我非常好奇您为什么选择鱼来隐喻自我?
谢:“鱼”的主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表现了,当时选择“鱼”主要是对生命的关注。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鱼”的形象是大家都熟知的形象。画了一些后感觉还没有找到合适语言就停了下来。本世纪初又回到 “鱼”的主题表现中,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好像有了新的图式语言了。这是“从自观内心,到自观宇宙”的过程,“鱼”成为“自我”的一种符号象征,错综复杂的 “生命体”精神符号。


图片

游历者之一》


图片

《游历者之二》


胡:代诗圆先生在评论《游历者》系列作品时写道:谢逢春的游鱼是没有情绪的,是宇宙间的沧海一粟,是沉默的悲悯,为天地震撼的无言,和孑然一身的孤寂。代诗圆概括了系列作品的精神状态,而这些精神状态是否和您当时生活境遇有某些关联,或者说那种“没有情绪”实际上是否蕴含了某些更特殊的情感?
谢:有评论家对我的《游历者》系列作品中的“鱼”有种“没有情绪”的表现。这种“没有情绪”的鱼,是一种自我内心的独观,这与我当时的生活境遇有着密切关联。各种心灵的触感交织在生活的变故中,现实的多面性多维地向我展开。真实、逼窄、粗糙、拒绝、隐忍、承担、化解、超越,这生活本有的样子让我对与“生命”意义相关的事与物特别关注。泰戈尔有句名言:“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生活中努力用真诚来答卷,我想《游历者》系列也算其中一份答卷吧。


图片

《游历者之三》
 

胡:您提到:当代艺术重要的是,应有“当代性”(当代精神),古人的传统,在古代环境下,是他们所创作的“当代精神”(语境)。这个基本的观点,您应该是在85思潮时期就确立,并随时间愈加深入。诚然,“当代”是一个不断演绎的时空能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多年以来,艺术多元化、市场化对这种坚持提出了挑战,在如此复杂而变化的背景下您是如何保持这种觉知的?
谢:是的,这个当代性(当代精神)在我大学时就意识到了,一直坚持至今。唐宋创造了唐宋的“当代”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但那不是我们的,我们要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高峰,表现个体在时代背景下的在场感。可能因青年时期的艺术经历深刻地融入了我的基因,使我的这种觉知很容易被各种现象唤醒,去审视、判断。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对所处的时代最熟知、最有感受,所以我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有当时社会问题的痕迹。总之,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要解决,这也是探索的意义所在。当然保有这种认知与如何用作品去表现当代精神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图片

《游历者之四》


胡:以个人观察和理解,《游历者》系列之前的那些作品,更多是个人对民族和社会共同话题的思考和判断,它们具有宽泛的外向型特征。而《游历者》系列则转向了对个体与世界、社会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内向性的思考。而这种向内地深入,却更有力地带动了观者共鸣。你自己如何评价自己这种极具意义的转向?
谢:从向“内心的观照”到“人类生存环境的观照",算是灵魂的一种升华吧。哈哈。这也可能与我们这代人所受的教育有关,好像有种“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也是当代艺术的特性。虽然作品中提出的生存环境问题是社会性的公共话题,但我的表达方式却是个人化的视角,充满自我精神的历程和自我的解读。我试图通过作品来讨论构建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可能性,作品看似是对自我的内观,却带动了对人类生存环境关注的广泛讨论的能场。


图片

《游历者之五》


胡:是的。但作为观者,我个人觉得您画面中的自然并不只是我们一般概念中的自然,它还包含了复杂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认知。运用符号化图形来构筑画面(可能和早年系统中国画学习相关),试图寻找一种高度序化、程式化的语言,使作品具有象征主义色彩。如果鱼代表了自我,那么山水等则代表了客观世界,在主体与客体对峙中,鱼(倔强、孤独、审视、警觉、沉默)与画面中的世界产生了相互的观待,二元对立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在深刻的痛感中通过作品构筑的“世界”得以和解。作品营造了一个特有的语境能场,让观者感觉到自己就是这条鱼,并一同参与到问题的体验、思考、讨论中来。
谢:这些年来我在创作思考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原先创作的“鱼”是个人生命体验,可能只是个人的生命理解。现在创作《游历者》之“鱼”是一种永生的“符号”,已不是我个体生命的含义了,他是一种“永恒”的概念。每个人的个体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精神理想应是永恒的。这种符号不只是个体的,他是人类发展过程的关注者。似“神~苍天”的代表,我只是借注这个符号来表达人类发展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我时常问自己:人类今天的发展应该是这样吗?这些问题又是谁来解决?人们应该反思这些……。


图片

《游历者之六》


胡:版画家张广慧先生在评论您的作品时谈到:“逢春对水墨山水元素进行符号化的解构,以远近距离的图式呈现,凭借他开阔的绘画艺术语言的相互融合,呈现出他的水墨画物化之后的精神世界。我想通过传统水墨的比照,也能体现出他对于传统水墨的内涵领悟与保持一定距离的形态转换。”一般情况下不同画种在造型语言上都具有很大排他性,而您在同一作品中却选择了多个画种的造型语言,这些造型语言如何在同一作品中妥协、转化、融合,能具体谈一下个人在这方面的体会吗?
谢:我在中国画、油画、版画等不同画种上都有涉猎。这与我所学师范专业和后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我对这些画种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理解。我认为一个艺术家不应局限在某一个画种里。优秀的艺术家大多会涉足多个领域,如:西方的德加、毕加索等都在油画、版画、雕塑等领域上,都有伟大的表现。中国的八大山人、齐白石等也都是在山水画、花鸟画、书法、篆刻、诗词等表现不凡。


图片

《冰荷系列之一》


由于我涉足了多个画种,从每个画种中体验、吸收到了很多语式,使得画中会融入其它画种的语言和图式。以我的水墨画(我的画非传统中国画)来讲,我会把版画的设计性、油画的色彩、雕塑的团块性、传统中国画的笔与墨等融进来。我很注意材料美(如:宣纸的特性与墨分五色)在画中的效果。但这一切都是跟画所表达的语境来选择的。再比如《冰荷系列》,在“荷”的主题上打破传统花鸟画程式,把主题设计在特定的场面感中。荷用版画的黑、白来处理。同时保留笔、墨与宣纸产生的效果。这些也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探索而已。


图片

《冰荷系列之二》


图片

《冰荷系列之三》


胡:近些年在自媒体平台常看到您的一些写生作品,用笔洗练随性,和前面作品的理性深沉风格相比较,画面生动富有生机,这方面您是有一些新的思考吗?
谢:我一直对写生有兴趣,近些年常带学生外出上写生课,画了一些钢笔、水彩画、水墨画的写生作品,有几百幅吧。在这种写生的过程中我常思考我自己能有不同于别人的东西吗?我喜欢面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写生,它总能给你带来新的问题要你去解决。你可以比较前人是怎么处理的,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再者,为了避免自己过于程式化的重复自己。更希望把一些新的想法用于这种探索实践中,找到新的绘画语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写生作品系列


胡:您在平时还兼十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4D美术馆馆长、十堰工业版画研究院院长、湖北省十堰市武当画院副院长等工作,也经常组织各种学术和交流活动。在这些本可以不为的工作中,您出于什么样的想法?
谢:我除自己的工作和创作外,常参与和组织一些学术活动。我发起组织了中国4D艺术空间工作室,并主持了多次全国巡展活动。旨在给有艺术理想的艺术家建筑一个学术平台,可以扩大视野进行交流,推动地方艺术高度,推出艺术家。


 

图片

百万辆下线长卷》


胡:尼采评价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其中第三境界婴儿,是一种 “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您时常谈到“玩艺术”的概念,这个“玩”怎么解释?
谢:这只是一个说法,并非真“玩”。这是一种心态。所谓“玩艺术”是画你内心最想表现的那个想法。非那么严肃的画那种流行风的画,也就是自由地去表现。
胡:1985年至今35年了,回顾过往都是纷繁迫促,无赖与慰藉。今天藉着您的艺术历程,我也进行了一次精神和视觉的游历。所谓借假修真,我想这“玩”正如道家的返璞归真,有多少的执著才会有多少的放下,这是人生的顿超。在庄周的世界里,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是一个永恒的哲思。愿我们在这场大戏中各自安好!谢谢!
谢:谢谢你的问题与采访!也使我能有机会回忆过去,并得以梳理。不知我讲清楚了没有。

 

微信图片_20210422150602.png

谢逢春  196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祖籍湖南省耒阳市。198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期中国画研究班。2000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油画研究生班。现执教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教授。现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艺术委员会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高教育学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十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4D美术馆馆长、十堰工业版画研究院院长、湖北省十堰市武当画院副院长。
主要展览:1985年 作品《窗》(毕业创作)发表干《美术》1985年第十期。1986年作品《时间的维度》;《梦幻49号》等,参加"湖北省青年美术节”艺友画会展(武汉)。2010年 作品《红珊瑚》《飘来的一片云》《智者》【湖北省版画回顾·展望作品展】湖北省美术馆收藏 (武汉)。2011年《山---迹 中国当代艺术家 谢逢春画展》 (镇江)2013年作品《飘来的一片云》【创新·德中版画联展】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和德国Malkasten美术家协会 (德国)。作品《游历者3》【首届南京国际美展】(南京)。2014年 作品《游历者》【狮城弄墨—首届南京国际美术展水墨选展之新加坡站】(新加坡)新加坡画廊 MAD Museum of Art & Design2015年 作品《大岳—系列》【第五届---中国画节“新华名家-林泉高致”展】(潍坊)。2015年 作品《医治工厂》【 创新·德中版画联展】(德国)。2018年版画《远古的思考》【艺术与工业——中国工业版画研究院乌兹别克斯坦展】(塔什干)

 

 



图片

 

胡盛骑 1970年生于湖北荆州,1994年毕业湖北美术学院,2002年结业于第一期俄罗斯油画高级研修班,现任教于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水彩画研究会会员、十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十堰市水彩艺委会主任、湖北省文联中青年艺术人才。
作品先后参加95杭州中国水彩画大展,97中国青年水彩画展,全国第三、四、五届水彩粉画展,,湖北省第九、十、十一、十二届美术作品展,中国水彩画写生精品大展,“中国水彩百年作品展”,研究与超越——全国小幅油画展,中国小幅水彩画精品展,“纵横百年20世纪湖北美术文献展”,“中国水彩百年研究展”,“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湖北省美术精品展”,“武汉美术馆建馆十周年名家邀请展”,“湖北美术馆馆藏美术精品展”等重要学术活动。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等国内外美术机构及个人收藏。代表作水彩《为了忘却的记忆》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

 

上一条:謝逢春 · 我與油畫之缘